“985 工程” 之变:39 所高校建设轨迹与 “双一流” 时代转型
作者:发布时间:2024-11-25 浏览量:次
“985 工程” 之变:39 所高校建设轨迹与 “双一流” 时代转型
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长河中,一系列重大工程举措不断推动着高校向更高水平迈进。其中,“985 工程” 作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设项目,承载着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宏伟目标,深刻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格局与走向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其又与 “双一流” 建设产生了紧密的衔接与转型,值得深入探究与梳理。
正文:
“985 工程” 名称源自 1998 年 5 月 4 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。这一讲话犹如一声号角,开启了我国重点高校向世界顶尖水平冲刺的征程。随后,经过严格遴选与评估,获批建设的 “985 工程” 高校总计 39 所。这些高校凭借着政策支持、资金投入等多方面优势,在学科建设、师资队伍培育、科研创新等诸多领域展开了积极探索与实践,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,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,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。然而,教育改革永不止步,2019 年 11 月 28 日,教育部官网发布声明:已将 “985 工程” 和 “211 工程” 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 “双一流” 建设。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,更强调动态调整、学科特色发展与整体高等教育体系的协同共进,在继承 “985 工程” 等项目成果的基础上,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,激发高校的内生动力与竞争力。
总结:
从 “985 工程” 到 “双一流” 建设,见证了我国高等教育与时俱进、不断创新发展的历程。“985 工程” 为我国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的高校,奠定了坚实基础,而 “双一流” 建设则在其基础上,顺应时代需求,为我国高等教育绘制了更为广阔且富有活力的蓝图,期待着我国高校在新的建设框架下,继续砥砺前行,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,为国家的科技进步、文化传承与创新驱动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。
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长河中,一系列重大工程举措不断推动着高校向更高水平迈进。其中,“985 工程” 作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设项目,承载着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宏伟目标,深刻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格局与走向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其又与 “双一流” 建设产生了紧密的衔接与转型,值得深入探究与梳理。
正文:
“985 工程” 名称源自 1998 年 5 月 4 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。这一讲话犹如一声号角,开启了我国重点高校向世界顶尖水平冲刺的征程。随后,经过严格遴选与评估,获批建设的 “985 工程” 高校总计 39 所。这些高校凭借着政策支持、资金投入等多方面优势,在学科建设、师资队伍培育、科研创新等诸多领域展开了积极探索与实践,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,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,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。然而,教育改革永不止步,2019 年 11 月 28 日,教育部官网发布声明:已将 “985 工程” 和 “211 工程” 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 “双一流” 建设。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,更强调动态调整、学科特色发展与整体高等教育体系的协同共进,在继承 “985 工程” 等项目成果的基础上,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,激发高校的内生动力与竞争力。
39所985大学 | |
省份 | 院校名称 |
北京 8所 |
北京大学 |
清华大学 | |
中国人民大学 | |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| |
北京理工大学 | |
中国农业大学 | |
北京师范大学 | |
中央民族大学 | |
天津 2所 | 南开大学 |
天津大学 | |
辽宁 2所 | 大连理工大学 |
东北大学 | |
吉林1所 | 吉林大学 |
黑龙江1所 | 哈尔滨工业大学 |
上海 4所 |
复旦大学 |
同济大学 | |
上海交通大学 | |
华东师范大学 | |
江苏 2所 | 南京大学 |
东南大学 | |
浙江1所 | 浙江大学 |
安徽1所 |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
福建1所 | 厦门大学 |
山东 2所 | 山东大学 |
中国海洋大学 | |
湖北 2所 | 武汉大学 |
华中科技大学 | |
湖南 3所 |
湖南大学 |
中南大学 | |
国防科技大学 | |
广东 2所 | 中山大学 |
华南理工大学 | |
重庆1所 | 重庆大学 |
四川 2所 | 四川大学 |
电子科技大学 | |
陕西 3所 | 西安交通大学 |
西北工业大学 | |
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| |
甘肃1所 | 兰州大学 |
总结:
从 “985 工程” 到 “双一流” 建设,见证了我国高等教育与时俱进、不断创新发展的历程。“985 工程” 为我国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的高校,奠定了坚实基础,而 “双一流” 建设则在其基础上,顺应时代需求,为我国高等教育绘制了更为广阔且富有活力的蓝图,期待着我国高校在新的建设框架下,继续砥砺前行,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,为国家的科技进步、文化传承与创新驱动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。
声明:以上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,重庆中考网整理发布仅供参考,以上学校相关内容均不代表重庆中考网意见。考生填报志愿请以省(市)教育考试院或学校官方最新公布为准。
择校咨询
留下你的信息,择校老师一对一指导你!
推荐学校
招生简章
招生条件